当前位置:首页 > DeepSeek技术交流 > 正文内容

DeepSeek用户量下滑 梁文锋为何不慌 慢工出细活才是硬道理

18小时前DeepSeek技术交流24
导读
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
DeepSeek用户量下滑但仍是国内第一,正从"秀技术"转向"拼应用",专注打造能解决实际问题的AI生态。创始人梁文锋不急于一时,选择先夯实技术基础,像微信那样构建底层生态。
内容由AI智能生成
有用

最近跟几个朋友聊天,有人突然提到:“哎,你们发现没?之前总刷到的那个DeepSeek,好像没以前火了?”这话一下子勾起了大家的兴趣——毕竟半年前它刚火的时候,几乎朋友圈里人人都在讨论,连不太懂手机的长辈都试着用它查过天气、问过菜谱。可现在打开应用商店,它的排名肉眼可见地往下滑;刷短视频时,相关推荐也少了大半。咱们普通人可能不懂什么AI技术,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曾经天天见的朋友,咋突然“低调”了?

要说清楚这事儿,咱得先掰扯掰扯数据。根据网上公开的信息,DeepSeek的用户量确实降了不少。年初的时候,它的官网使用率还能到7.5%,到7月直接跌到3%;手机端月活用户也从最高点的4000多万,掉了2500万,现在只剩1.69亿。不过话说回来,就算降了这么多,它还是目前国内用户最多的AI工具——比豆包、腾讯元宝这些后起之秀都多。这就有点矛盾了:用户少了,为啥还能稳坐头把交椅?

要找原因,得先看看现在AI圈的大环境。以前大家聊AI,要么是惊叹“它能写文章了”,要么是好奇“它能陪我聊天吗”,但现在风向变了。投资人、行业内的人都爱说“2025年是转折点”——以前是“秀技术”,现在是“拼应用”。啥意思?就像以前开饭馆,比的是谁装修得漂亮、菜单花哨;现在得比谁的菜好吃、上菜快、能留住回头客。AI也一样,光会聊天、背诗已经不够看了,得能帮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帮上班族整理会议纪要、帮学生做作业辅导、帮小老板算账管库存……这些“能干活”的功能,才是现在AI竞争的核心。

可DeepSeek最近半年的动静,咋看着有点“慢”呢?咱们先看看它做了啥。今年4月,它的招聘信息突然多了起来,尤其是招产品和设计的人,官方还放话要搞“下一代智能体产品”——说白了,就是想做个能自己干活的AI,比如你让它“帮我把这份合同里的风险点标出来”,它能自己读文档、分析条款,直接给你列好注意事项;你说“周末带孩子去公园,帮我查查天气和附近的亲子餐厅”,它能一键搞定这些事儿。

再看产品细节的调整。5月底,它悄悄升级了版本,新增了拍照识文字、传文件的功能,聊天记录也不再乱糟糟地堆在一起,而是按“任务”分类,比如“工作文件处理”“生活问题解答”,找起来更方便。6月又加了微信扫码登录,虽然还得绑手机号,但总算不用专门注册新账号了,对不太会用手机的中老年人友好不少。最关键的是,之前用户吐槽最多的“卡顿”问题,最近三个月几乎没再出现,在线率稳定在99%以上,偶尔断个几分钟,也比以前强多了。

不过跟其他AI工具比,DeepSeek还是显得“慢”了点。近五个月更新了25次,和腾讯元宝、Kimi差不多,但人家豆包都到9.3版本了,它才1.26。不过仔细想想,它2月才正式上线,比豆包、Kimi晚了小半年,这个更新速度其实不算慢。再说安装包大小,它的只有42.4MB,比豆包的240.1MB、腾讯元宝的165MB小了一大截——手机内存小的用户,下载它不用纠结占空间;打开速度快,点开就能用,对不太懂技术的人来说,反而更实在。

那为啥用户量会降呢?咱们得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想。首先,现在AI工具太多了,朋友圈里三天两头冒出新应用,今天这个说“能画油画”,明天那个说“会写代码”,用户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其次,有些用户用DeepSeek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比如查资料、写邮件,但如果它在这方面的功能不够“顺手”,或者操作步骤太多,用户可能就转向更“顺手”的工具了。比如有网友说:“我想让它帮我整理会议录音,结果得先上传文件,再选格式,最后等生成,比我手动整理还麻烦。”这种体验上的小问题,积累多了,用户自然就流失了。

不过话说回来,创始人梁文锋好像并不着急。他之前就公开说过:“现在不是拼应用的时候,得先把技术打牢。以后要建个大生态,让全行业都能用我们的技术。”啥叫“建生态”?打个比方,就像盖房子,现在很多AI工具像是一栋栋单独的小楼,各有各的功能,但用户用起来得来回跑;而“生态”更像是一个小区,里面有超市、学校、医院,用户不用出小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DeepSeek想做的,就是这个“小区”的“基础设施”——比如更底层的算法、更开放的接口,让其他开发者能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各种应用,小到帮菜农算菜价,大到帮工厂优化生产线,都能用上它的技术。

这事儿听起来挺宏大,但普通人可能觉得“离自己远”。其实不然。就像咱们用的微信,刚开始也就是个聊天工具,后来慢慢有了支付、小程序、视频号,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DeepSeek现在做的,有点像当年的微信——先把底层的“地基”打结实,以后不管用户需要啥功能,都能快速“搭”出来。

再说说背后的支撑。DeepSeek的背后是幻方量化,这是一家在量化投资领域挺厉害的公司,技术实力和资金都不缺。所以哪怕现在用户量降了,它也不用像其他小公司那样,急着靠“卖功能”赚钱,而是能沉下心来做技术。就像咱们普通人买房,有稳定的收入,才能慢慢装修、添家具,不用急着把房子租出去换钱。

当然,这条路也不好走。国外的谷歌安卓、苹果iOS,都是花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做成现在的生态;国内的微信、支付宝,也是从一个小功能慢慢扩展起来的。DeepSeek现在才刚起步,要想建成这样的生态,肯定得花时间。就像种果树,前几年只能浇水、施肥,看不见果子,但等树长大了,开花结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最近这段时间,AI行业的变化特别快。一方面,用户对AI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能聊天”,而是要“能干活”;另一方面,各大公司都在抢市场,今天这个推出新功能,明天那个降价促销,竞争特别激烈。DeepSeek选择在这个时候“憋大招”,看起来有点“不合群”,但仔细想想,反而是一种聪明的策略——等技术真正成熟了,生态建起来了,用户的信任度自然就高了,到时候再推广,效果可能比现在硬推要好得多。

咱们普通老百姓看这事,其实不用太纠结“用户量降了”是好是坏。就像买手机,有的品牌喜欢频繁出新款,有的品牌则专注于优化系统、提升体验。DeepSeek现在的情况,有点像后者——暂时不追“新款”的热度,而是把精力放在“系统优化”上。等它把技术练得更扎实、生态建得更完善,说不定哪天就突然“杀”回来了,到时候咱们的手机里,可能又多了一个“好用又省心”的AI助手。

说到底,AI这东西,技术是基础,用户需求是核心。DeepSeek现在的“慢”,其实是在为以后的“快”打基础。就像咱们学开车,刚开始总怕熄火、怕压线,练得多了,技术熟练了,自然就能开得又快又稳。希望DeepSeek能沉住气,把技术练好,到时候给咱们带来更多“接地气”的AI功能——不管是帮咱们管账、写材料,还是解决生活里的小麻烦,能让咱们的日子更轻松,就是好样的。


“DeepSeek用户量下滑 梁文锋为何不慌 慢工出细活才是硬道理” 的相关文章

Mamba核心作者新作:取代DeepSeek在用的注意力机制,专为推理打造

Mamba核心作者新作:取代DeepSeek在用的注意力机制,专为推理打造

曾撼动Transformer统治地位的Mamba作者之一Tri Dao,刚刚带来新作——提出两种专为推理“量身定制”的注意力机制。在保持模型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将解码速度和吞吐量最高提升2倍,大大优化了...

融合DeepSeek构建“智慧大脑” 及时、精准响应老年人需求

融合DeepSeek构建“智慧大脑” 及时、精准响应老年人需求

“一键通”撑起“智慧养老守护伞”遇到急事、难事、麻烦事时,摁下身边“小东西”上的红色按钮求助或者咨询……这日渐成为上海市青浦区高龄老人的习惯性动作。这个“小东西”就是“智慧助老一键通”终端。去年,上海...

拉芳家化:2025年初开始在办公流程中使用DeepSeek技术

拉芳家化:2025年初开始在办公流程中使用DeepSeek技术

证券之星消息,拉芳家化(603630)07月17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为评估公司价值,请说明1.是否在办公、研发、客户服务或业务流程中应用AI技术?(a)是(b)否2.若应...

AI开发者必看!DeepSeek推理加速神器

AI开发者必看!DeepSeek推理加速神器

硬盘缓存黑科技让性能翻倍绿算GroundPool硬盘缓存实测数据炸场!▫️128k长文本重复请求场景▫️首token延迟:13秒 → 500ms(降幅96%!)▫️API成本:缓存命中仅0.1元/百万...

Deepseek算命、豆包打电话?法律人的AI工具应用指南

Deepseek算命、豆包打电话?法律人的AI工具应用指南

编者按:当“法律检索”从绞尽脑汁的关键词组合,变为AI工具一键生成的精准结果;当合同审查从逐字逐句的人工核对,升级为智能系统的风险预警——AI技术正深刻重塑法律人的工作与学习方式。本文聚焦法律领域AI...

DeepSeek为什么不能处理音频、视频、图像信息?

DeepSeek为什么不能处理音频、视频、图像信息?

DeepSeek为什么不能处理音频、视频、图像信息?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DeepSeek最出圈的模型其实有两个,一个是DeepSeek-V3,另一个是DeepSeek-R1,巧了,这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