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DeepSeek技术交流 > 正文内容

AI“压力面”,DeepSeek性能暴跌近30%

23小时前DeepSeek技术交流23

导读

•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

顶级AI模型在REST压力测试下性能骤降29.1%,多任务并行暴露三大短板:过度思考、预算失衡、错误传染。这场"高压考试"揭示了单题评测的局限,更聪明的模型会动态分配token,而小模型直接崩盘。

内容由AI智能生成

有用

REST 团队 投稿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给AI一场压力测试,结果性能暴跌近30%。

来自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压力测试”框架——REST (Reasoning Evaluation through Simultaneous Testing)。

该框架在一个prompt里同时抛给模型多个问题,模拟真实世界中复杂的、多任务并行的推理场景。

结果发现,即便是像DeepSeek-R1这样的顶级模型,在“高压”之下的表现也大幅缩水,例如,在AIME24测试集上的准确率骤降29.1%。

给大模型来一场“压力测试”

如今的大模型在各种推理能力测试中动辄拿下接近满分的成绩。

如果让模型一次做好几道题,它还会那么“神”吗?

团队认为,当前大模型的评测模式普遍存在三大痛点:

区分度低:在许多基准测试中,顶尖模型的得分已趋于饱和,难以分出高下。例如,7B参数的DeepSeek-R1-Distill-Qwen-7B和671B参数的DeepSeek-R1在MATH500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3.0%和97.0%,看似相差不大,但推理能力仍有显著区别。

成本高昂:由于现有的数学题几乎已经被纳入了大模型的训练数据。为了有效评估,社区不得不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开发更新、更难的测试题。但设计这样的测试题需要极高水平的人类专家,一年也出不了几个题。例如,AIME24和AIME25都只有30道题。

脱离现实:一次只答一道题的模式,无法考察模型在真实世界中处理交叉信息,完成多重任务的综合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团队设计REST框架——改造现有基准,如GSM8K、MATH500、AIME24等7个代表性推理任务,不再逐题测试,而是把多个问题拼接成一个长prompt,一次性让模型在一次输出中逐一回答。

研究团队基于GSM8K、MATH500、AIME24等7个主流推理基准,构建了REST评测集,并对超过30个参数从1.5B到671B的主流推理模型进行了全面测试。

这种“压力测试”不仅考察模型基础的推理能力,更深入评估了以往被忽视的几项关键能力

上下文预算分配:模型得聪明地决定怎么在多个题目中分配思考Token。

跨问题干扰抵抗:避免一道题的错误“传染”到其他题。

动态认知负载管理:在高压下保持高效推理,别在一道题上陷入“过度思考”的陷阱。

SOTA模型也“扛不住”,REST拉开差距

最强模型,在多题高压下也顶不住

LRMs可以在单个推理过程中处理多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但在REST下,性能皆下降。

如下图所示,DeepSeek-R1,在AIME24基准上,单题模式下效果拔群,但“压力测试”下准确率直降29.1%。其他模型也类似,整体性能大打折扣。

不同参数模型性能差距明显

传统单题测试中,不同大小模型得分都接近天花板。而REST揭示了不同尺寸模型之间存在显著的性能差异。如下图所示,7B参数的小模型在高压下崩得更快,而更大的32B参数的模型性能虽有下降但仍保持优势。如下图所示,不同压力水平下,模型性能拉开明显梯度——这让REST成为更强的“分辨器”,帮我们精准比较模型。

“过度思考”成大坑,long2short技术救场

为什么模型在REST下变差?分析显示,关键是陷入了过度思考的陷阱。就像学生考试,在一道难题上思考太久,没时间做后面的题目了。

但用long2short技术(鼓励模型缩短推理过程)训练的模型,就能更好地保留单题性能,在REST下领先。如L1Qwen-1.5B-Exact和L1-Qwen-1.5B-Max,在高压力水平下表现出显著的性能优势。如表6所示,L1-Qwen-1.5B-Max在MATH500上压力水平s=9时,准确率比R1-1.5B高出44.71%的显著差距。7B模型中也观察到类似的趋势。

动态分配token,有的模型更“聪明”

REST下,一些“聪明”的模型(如Nemotron-nano-7B和DeepSeek-R1)会动态调整推理预算:当压力增大时,它们为第一道题分配更少的推理token,留力后续。但低性能模型(如DeepSeek-R1-Distill-Qwen-7B)往往在前面的题上用掉太多token,留给后续问题的空间不足,导致整体崩盘。

这一观察表明,在REST中表现优异的LRM模型在压力下倾向于对早期问题进行更简洁的推理,从而为后续问题留出足够的空间。

团队将这种能力称为“自适应推理努力分配”,认为这是在REST下实现稳健性能的关键因素。

此外,REST还揭示了一些推理不良行为,如问题遗漏和对推理过程总结错误,这些问题在单问题评估中未被发现。

总而言之,REST不是简单加题,而是给大模型来场“压力测试”,挑战了“LLMs是多问题解决者”的普遍假设,揭示了当前评测方法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种更低成本、更贴近真实的评测数据构建新范式,为未来开发更健壮和强大的LRMs提供了更加深刻的见解。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507.10541项目地址:https://opendatalab.github.io/REST代码仓库:https://github.com/opendatalab/REST


“AI“压力面”,DeepSeek性能暴跌近30%” 的相关文章

DeepSeek如何改变你的未来路径?

DeepSeek如何改变你的未来路径?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念头——为啥隔壁老王买彩票次次中奖,自己连个五块钱都没捞着?再不济,老天能不能行行好,按个“好运套餐”给我来一份?放下吧,啥天降好运都是玄幻剧里编的!但凡你混过职场几回,或者熬...

【DeepSeek谈艺】于来·油画 | 厚土之上的文化共生与当代转译

【DeepSeek谈艺】于来·油画 | 厚土之上的文化共生与当代转译

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

DeepSeek掉队了?

DeepSeek掉队了?

DeepSeek虽面临用户流失挑战,但其开源策略和降价引领行业变革,第三方平台助力其持续发展,未来仍值得期待。好的,我会尝试以更口语化、接地气的方式改写这篇。改写版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深入剖析了Deep...

AI钉铛智造时光基融合DeepSeek:驱动中小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新浪潮

AI钉铛智造时光基融合DeepSeek:驱动中小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新浪潮

当人工智能以海啸般的力量重塑全球产业格局,2025 年的中国工业智能化战场,正迎来一场属于中小制造业的关键突破。机械制造、电气、汽配、电子等领域的数百万家中小工厂,终于等到了量身定制的数智化转型加速器...

DeepSeek-R1 再进化,这次的更新好强啊

DeepSeek-R1 再进化,这次的更新好强啊

R2没等到,但 DeepSeek R1 小升级据说也很强?又被 DeepSeek 偷袭了!业内苦等的 R2 模型迟迟未到,结果 DeepSeek 却悄然出手:DeepSeek R1 摇身一变,成了 D...

周鸿祎称中美AI实力相当,DeepSeek全球排名第二

周鸿祎称中美AI实力相当,DeepSeek全球排名第二

#周鸿祎称中美 AI 实力已势均力敌##周鸿祎解读 DeepSeek 更新# DeepSeek 再次杀回全球 AI 排名第二,与美国顶尖团队平起平坐,这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