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AI,为什么就DeepSeek总喜欢“嗯”一下?
最近,不少网友在使用DeepSeek时发现了一个细节——开启深度思考模式的DeepSeek,回答问题前总喜欢在开头“嗯”一下。
经常使用不同AI的人会发现,在众多的中文语言大模型中,只有DeepSeek会“嗯”一下,像豆包、文小言(原文心一言)、通义(通义千问)都不会这么说,而是会这样:“好的,用户需要......”。
对此,DeepSeek提到“所谓的‘停顿’或‘语气词’仅为模拟人类对话节奏的设计策略,并非技术本质差异”。由此看来,无论是“嗯”还是“好的”都只是为了模拟人类以及更好回答问题,差异只是由于训练数据不同。
图源:Deepseek App 截图
那人类对话中真的很多“嗯”和“好的”吗?
对于“嗯”,数据印证了这一点。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的研究者殷治纲与李爱军,曾统计过口语会话中“嗯”“啊”类话语标记出现的次数,结果显示,嗯(ng)的出现率为19.91%,超过其他话语标记词的出现率。不止在口语会话中,许多学者在研究中表示,“嗯”在网络会话中也有着非常高的使用频率,因而逐渐成为网络会话中的万能应答词。[1]
“嗯”“啊”类话语标记功能的分类|图源:参考资料[2]
话语标记“好的”的语用功能|图源:参考资料[3]
至于“好的”,虽然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但各研究学者都认为,“好的”是话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话语标记之一,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一点。
嗯,那问题来了,人类对话时又为什么喜欢用“嗯”和“好的”呢?
人类对话时为什么喜欢用“嗯”和“好的”呢?
一句话,因为好用,所以爱用。
在上述殷治纲与李爱军的研究归纳中,“嗯”有着包括“思索填词”“应声会执”和“简单确认”等18类话语标记功能。[2]一个单字能有如此多的功能,在语言表达中是少见的。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基础部研究者李咸菊表示,“嗯”“啊”“哎”“呃”等话语标记词,是说话者开启话语的一个信号,可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使其转移到马上要开始的话语交际过程中来。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Christenfeld曾分析过英文“嗯”(um)的作用,研究者指出,对说话者而言,“嗯”作为语言中的填充性停顿,是一种拖延思考时间的手段。
中外学者研究都表明“嗯”可能代表着“别着急,正在思考中”。倘若快有思考结果了,“嗯”还有用处。这样的用处恰好也体现在DeepSeek上。
学者董紫薇和曹祝兵的研究中,“好的”有着包括“开启话题”“切换或延续话题”等7种功能。[3]学者李岩松还为其增加了“礼貌功能”。
在上述董紫薇等人的相关研究中,“好的”放置于话语开头位置,表示说话人将要正式开始陈述某一话题的正文内容了,用“好的”自然顺畅地引出下文。如果将其置于话语中间,既可以是说话者个人所要论述的两个话题之间衔接的桥梁,也可以是会话的双方在话题衔接上的桥梁。
这就契合了豆包等其他AI更注重于问题的回答与连接,对语气的关注度较低的现象。
由此可见,“嗯”和“好的”在人类生活中用处多多且使用频率高,AI从人类对话训练数据学习,用上二者也自然而然。
人类是如何看待“嗯”和“好的”的现象呢?
在小红书,一篇关于“DeepSeek为啥总要嗯一下”的热门笔记中,有2000多条评论,其中热门评论获1.7万点赞,该评论提到,“别管为什么嗯,反正看到这个就安心,服务器终于不繁忙了”。此外,还有部分网友表示,DeepSeek模仿人类说话非常可爱和令人喜爱。
点击查看评论中的图片
图源:小红书“Deepseek为啥总要嗯一下”评论截图
当然,在互联网上,也有网友表示“看DeepSeek说‘嗯’,总有一种淡淡的敷衍感”。就连DeepSeek自身都认为“嗯”可能没那么亲和。
对于“好的”,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这个回复感觉是冷漠的。在小红书上搜索“回复好的”,出现的相关讨论都是在说“别再只会回复‘好的’”了,具体理由则是认为“好的”比较随意敷衍,尤其体现在职场中。
图源:小红书搜索截图
“嗯”和“好的”为什么高冷?
说“嗯”和“好的”高冷,其实常见于网络交际环境中。
从“嗯”自身找问题,“嗯≈高冷”这种说法,不乏合理性。
一方面在于“嗯”给的情绪不够多。在开篇殷治纲与李爱军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了汉语普通话自然口语对话语料库CADCC的部分数据作为实验语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嗯”“啊”类话语标记的情绪极性看,以中性情绪为主;从情绪激活度看,以低激活度为主。虽然中性情绪、低激活度并不等于高冷。但在网络交际环境,若碰上“这边还在肺腑之言,对面却给了个轻描淡写的‘嗯’”这类情况,说“嗯”一方未提供对等的情绪,“嗯”自然让人觉得敷衍、高冷。
另一方面,则可能在于“嗯”里的意思又太多。在渤海大学文学院研究者袁耀辉、於泽明与沈光浩等人的研究中,研究者认为在网络空间进行言语交际时离开了自然语境,加上“嗯”自身所具有的多重语义,使得交际另一方很难确信对方所表达的意图,无法直接断言对方的积极反馈。
在小红书,“讨厌嗯一个字”相关话题也有笔记5万+篇,许多网友吐槽“想不出对面到底什么意思,看着真敷衍”。而在现实交际中,因为伴有眼神、动作、语音等非言语手段,“嗯”的表情与表意功能相对更为清晰,也就不全是“爱搭不理”。
图源:小红书搜索截图
对于“好的”,一方面,从上述董紫薇等学者的研究来看,“好的”有提升话语的官方性的功能。“好的”由于加上了语气词“的”,语气上显得更为诚恳,但同时也更为正式,更加官方化。“好的”一般出现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比如主持人直播节目时就经常使用“好的”,“好的”主要是用于和不熟悉或者说是需要保持一定社交距离的人的交谈中,像学生和老师之间、下属员工和领导之间,在互相交流学习或工作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用“好的”。
另一方面,学者李岩松认为,“好的”有着“礼貌功能”。这种功能是当你主动向他人提出帮助但却被别人拒绝的时候,这时说出“好的”是出于提起勇气面对陌生人后的礼貌。[4]
在小红书上,一篇有1.2万点赞,9千多条评论的题为“领导发通知,千万不要回复‘好的’”的帖子下面,赞同不回复“好的”的网友表示,应该对领导回复自己详细的工作措施;而坚持回复“好的”的网友认为工作重要的是行动,而不在于“好的二字。
图源:小红书帖子“领导发通知,千万不要回复‘好的’”评论截图
由此可见,不管是“嗯”还是“好的”,使用起来是否冷漠,想必不同人也有不同看法。
参考文献
李岩.网络会话中“嗯嗯”的语用功能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02):31-34.
殷治纲,李爱军.“嗯”、“啊”类话语标记研究[C]//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武汉大学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2007:736-740.
董紫薇,曹祝兵.话语标记“好的”的话语模式与语用功能研究[J].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2,40(03):67-73
李岩松.“好的”与“是的”语用功能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原标题:《都是AI,为什么就DeepSeek总喜欢“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