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对话何广思:DeepSeek是中国特质水到渠成世界中国学大会
为阿根廷的中国学研究学者,您觉得现在阿根廷或者拉美地区对于中国学的研究兴趣点,主要在哪些方面?这背后有哪些原因?
何广思: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做些背景介绍,这样才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的回答。直到上世纪末,中国在阿根廷乃至拉丁美洲眼中,都还不是一个重要的地区。简而言之,1990年时,中国还在出口大豆和原油,这就使得中国在全球第三方市场上与阿根廷形成了竞争关系。如今,中国依然生产这些产品,但产量已无法满足自身需求,不得不进口这些原料,也正因此,我们两国之间才有了40年前根本不存在的贸易往来。
为什么我要从贸易话题谈起呢?因为贸易是两国开展投资合作的基础,而贸易与投资又共同推动了两国政府间合作关系的发展,进而使得两种差异显著、丰富多元的文化,产生了相互理解的需求。
当前中国学研究关注度提升的核心原因在于,中国与拉美之间的合作领域极为广泛,我们必须在文化、贸易、法律等多个层面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才能充分利用好双方关系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对拉丁美洲而言,深入了解中国至关重要,比如了解中国人的做事方式、思维情感、关注焦点与兴趣所在。同样,中国也需要更多地了解我们。由于这类文化交流与研究相关的资源主要集中在中方,因此相关的推广工作从亚洲推进,而非相反方向,这是合乎逻辑的。至于双向的互动交流,随着拉美各国经济的发展,自然会逐步实现。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您曾经在阿根廷经济部处理亚太事务,也非常关注中国的科技政策。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企业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您觉得中国哪些政策举措和社会文化环境带来了这样的科技创新成果?
何广思:我认为,促成这些成果的并非某些特定政策,更确切地说,这几乎是以往一系列政策自然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人工智能属于前沿技术,且具有合作性与开源属性,这一特点恰恰凸显了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大特质,就是相关项目是集体努力的成果,而非个人或个体行为的产物。
此前的政策帮助中国培育出了一批“行业领军者”,这些领军者随后成为了中央相关政策项目的核心力量。在他们的带动下,数千家相关中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并且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标准与规范。这些标准规范与国际接轨,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具备了极强的竞争力。
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中国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批站在科技前沿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凭借自身的创新活力,创办了像深度求索公司这样的优秀企业。这一系列发展历程,实在令人赞叹。
何广思:我认为中国在“全球南方”的地位已然确立,这并非未来才会发生的事。目前,中国已经在发挥重要作用。它是一系列倡议的关键枢纽。这些倡议以中国为协调核心,但未必以中国为绝对中心。因为在我看来,中国的理念很明确,并非要让“全球南方”其他国家围绕自身运转,相反,中国希望与各国携手,共同制定最适宜的战略,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实现中国常说的“共赢”局面。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您参与到阿根廷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也负责设置“当代中国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在培养阿根廷新一代学习了解中国学的时候,您会强调和注意哪些方面?
何广思:您的问题非常有意义。35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亚洲研究,尤其专注于中国学研究。我曾在亚洲求学,当时亚洲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还十分有限,合作主要依赖日本提供的援助资金,后来又加入了韩国的援助,直到中国主动提出要加强与拉丁美洲的联系,这一局面才被打破。也就是从那时起,阿中两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双方关系不再局限于贸易和投资层面。
阿根廷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的核心议题。但问题在于,阿根廷缺乏足够多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难以与中国同行开展高效合作,从而充分利用双方广泛的合作空间。因此,我们必须为此做好人才储备。
正是基于这一需求,2017年我向阿根廷国立拉努斯大学(UNLa)提议,开设拉丁美洲高校首个“当代中国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专业。同年,阿根廷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了这一申请。从那以后,我们开始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包括历史学家、工程师、律师、经济学家、诗人、翻译等,提供专业培训。这些学员大多因工作原因与中国有一定联系,但他们需要通过公立大学的学位认证来证明自身知识水平,需要在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中梳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通过高水平专业教师的授课,获得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我一直致力于邀请阿根廷各领域最顶尖的中国研究专家来授课,因此我们开设的每一期课程都能吸引不少学员报名,每期课程周期约1年半。今年,我们迎来了第5期学员。
中国需要理解的是,中阿之间的文化距离,甚至比约1.94万公里的地理距离还要遥远。也正因为如此,在拉丁美洲,我们并不会刻意区分传统汉学研究者与从事 “中国研究”的学者。事实上拉美地区尚未形成前者这样专门的汉学研究领域,后者则是我个人的研究领域,即中国所说的中国学学者。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这次您在世界中国学大会上,会参与青年汉学家相关分论坛。作为一位前辈汉学家,您觉得青年汉学家目前的学习发展,和老一辈汉学家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何广思:青年汉学家与上一代相比,确实有显著不同。2005年,我曾前往北京参加一个农业合作研讨会,当时中阿双边合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也尚未系统性地接收拉美研究生。那时,中国人对西班牙语了解不多,阿根廷也还没有孔子学院。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在东京进修产业与贸易政策,那是我进入亚洲研究领域的起点,后来才逐渐将研究重心转向中国。在当时,像我这样有机会接触亚洲研究的人实属少数。
如今的年轻人则幸运得多deepseek。得益于中国提供的合作机会,以及高校等各类交流平台,他们有大量机会深入了解中国。正因如此,现在阿根廷有许多人在学习中文普通话。大家都认可,掌握这门语言是未来职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捷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您曾与中国学者共同主编学术著作。在这次大会上,您对于和其他国家学者的交流有着怎样的期待?
何广思:作为阿根廷国立拉努斯大学(UNLa)中拉研究中心的主任,我一直致力于推动该校与中国高校的合作。我促成了该校与多所中国高校的合作协议,其中在出版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目前,我们已与位于四川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SWUST)合作出版了4部著作,每部著作都有两到三种语言版本。正如您所提到的,我担任了其中一部著作的联合主编。
要协调不同背景高校的研究兴趣并非易事,但只要双方有合作意愿,就能快速推进相关工作。我的体会是,只要双方有合作诚意,并且具备相应的资源支持,即便各国高校的背景不同,只要秉持共同的学术追求,就没有什么能阻碍我们开展合作研究。
至于即将在上海举办的本次大会,我能与来自拉美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齐聚中国,围绕中国研究分享共同的兴趣点,这本身就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交流不仅有助于我们分享经验、与志同道合的学者建立个人联系,还能为未来的合作开辟新的可能。我对本次大会充满期待,相信它将给所有参与者带来丰硕的成果。
/特朗普前往以色列,他刚刚表态:可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普京:一种新型武器近期将向外界展示
/10月13日周末要闻:周一早盘原油、股指期货反弹 特朗普称加沙战争结束 币安发布市场波动声明
/财经早报:商务部回应美方威胁加征100%关税,市监总局回应高通遭反垄断调查丨2025年10月13日原文出处:解放日报对话何广思:DeepSeek是中国特质水到渠成世界中国学大会,感谢原作者,侵权必删!